勤廉风采

领袖追悼的战士——张思德的故事

他一生只留下两张照片。三过草地,三次负伤,当过班长又当兵。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亲笔写了挽词,并发表了不朽的演说《为人民服务》。 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是谁?这位鼓舞大众,为人民的利…

发布时间:2021-05-11

王荷波:“一勇敢而努力的战士”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主席为王荷波。 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具有…

发布时间:2021-04-25

冯巩:让文艺之花为时代绽放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学艺术,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不仅能够记载历史事件、反映现实生活,还能引导社会风气、倡领人文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

发布时间:2021-04-19

殷夫:他与他的译诗永存于世

他是殷夫。 他翻译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成为永远的经典诗作。 他是“左联五烈士”中最年轻的,牺牲时只有21岁。…

发布时间:2021-04-12

朱世英: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和成长

投身学生运动 朱世英1918年出生于河北省成安县南姚堡村,她是一个50多口人的地主家庭的长女。 父亲叫朱其祥,小时候一边上私塾,一边参加劳动,后来上过乡村师范、考取保定法政学堂,毕业后回到…

发布时间:2021-04-06

李时雨:敌营搏斗十五年 刀光剑影无形战

1949年4月,安全回到北平后的共产党员李时雨,第一次穿上人民解放军军装,回望15年来在隐蔽战线与敌殊死搏斗,最终圆满完成潜伏任务,抑制不住胜利的豪情写下一首诗:“敌营搏斗十五年,刀光剑影无形战。革命胜利…

发布时间:2021-04-01

考古学术家的夏鼐:念书成了瘾,用功这字和我无关

王世民先生的《夏鼐传稿》,是考古学界期盼已久的一部学术史著作。这本传记,按照夏鼐先生的生平经历,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这位杰出考古学家传奇的一生。作者的记述,或追迹《夏鼐日记》,或访求故友良师,或实…

发布时间:2021-03-02

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2009年12月,在中国光学科技馆论证会上,年过九旬的王大珩委托秘书恳请与会者: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这不是王大珩第一次善意推辞。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王大珩常说,自己顶多是中国光学事…

发布时间:2021-02-22

郭明义:家庭是最好的老师

人物简介: 郭明义,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辽宁鞍山人,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公路…

发布时间:2021-02-01

黄旭华:为事业尽力,以爱治家

人物简介: 黄旭华,男,汉族,1926年3月出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海丰,中共党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发布时间:2021-01-28

傅庚辰:搞创作要有“钻地道”精神

85岁的他是著名红色经典作曲家,不到30岁便以《雷锋,我们的战友》成名,之后又创作出《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歌唱大别山》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音乐,至今仍创作不断。他说,搞…

发布时间:2021-01-07

吴梅筠:做学问就应该严谨,这是我们一贯的学风

人物小传 吴梅筠,1926年出生于浙江黄岩,曾任原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助教、讲师、教授,法医学及法医物证检验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长期从事法医学和病理学的…

发布时间:2020-12-24

宗福邦:毕生年华,尽付冷门绝学

荣誉和赞美 “我们应该积极准备编纂一部《汉语大词典》,这部‘大词典’应该包括古今词汇,尽可能顾到汉语的历史发展。但是由于种种限制,这部‘大词典’还不可能严格地按照历史原则编纂。(主要因为汉藏…

发布时间:2020-12-15

用激情书写独特的扶贫篇章——记陡沟镇双圩村党总支第…

余述晏,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8月出生,现任芜湖市纪委监委驻市经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2018年3月驻村,先后任无为市陡沟镇双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以来,他始终满怀着…

发布时间:2020-11-20

吴仲超:国之良干,故宫楷模

学人小传 吴仲超(1902—1984),上海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法科大学政治经济专科,1945年至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秘书长,1948年后历任中央华东局秘书长、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1953年任华东局党校副…

发布时间:2020-11-10

苏秉琦:告别一烛独照,看见满天星斗

学人小传 苏秉琦(1909—1997),河北省高阳县人。考古学家。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1982年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考古学…

发布时间:2020-11-05

许渊冲:转换不同语言之美的百岁翻译家

100岁的他,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已经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00多部,其中中国古代诗词几乎占到了一半,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也是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唯…

发布时间:2020-10-12

汪曾祺:以日常说话的态度写小说

汪曾祺是个特别好的作家。特别好的作家特别值得后来的写作者学习。汪曾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不止一点两点。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即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向汪曾祺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话说得别扭。拆…

发布时间:2020-09-28

高德荣:会节约的人才是懂生活的人

“我奋斗”“我幸福”。在大山深处的独龙江乡,普通的竹篾房上对称地贴着这样两句话,一笔一画都透着一股精气神。这里是被群众称为老县长的高德荣的家,门边的话是他的手书,也是他的精神。 高德荣,曾任…

发布时间:2020-09-07

钱钟书:纵逸自如的治学气派为文风范

晚年的杨绛与钱钟书 今年是钱钟书先生诞辰110周年,可能由于疫情的影响,暂时没有看到什么纪念活动,也少见专门的纪念文章。这样的平静如常,想来倒是符合钱钟书本人愿望的。钱钟书一向反对借…

发布时间:2020-08-31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8页   144条      转到第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