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述晏,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8月出生,现任芜湖市纪委监委驻市经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2018年3月驻村,先后任无为市陡沟镇双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以来,他始终满怀着热情和信心,把自己当作村里人,将双圩村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扎根农村,情系群众,用激情书写独特的扶贫篇章。
摆正心态 沉下心搞扶贫
选派前余述晏一直在市直机关部门工作,虽有过几年选派到农村工作的经历,但在扶贫工作方面却是一个新手。有着部队14年军旅生涯的他,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迎刃而上,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一定要在扶贫岗位上作出优异成绩。他比其他选派干部提前25天到村熟悉情况,逐户走访贫困户,了解实情。还虚心向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请教,吸取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分析问题所在。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双圩村144户271人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贫困村变成先进村,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
走访慰问贫困户倪修根
转变模式 发展带动脱贫
余述晏带领村两委通过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造稻虾混养形成“一村一品”,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注册成立芜湖双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整合村稻虾混养小农户资源,实施产销服务一体化。昔日贫困的双圩村已摇身一变,成为无为市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之一,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增强,有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保障能力。当余述晏了解到返乡创业青年张军勇,承包了70亩水田做稻虾混养,当年纯赚20余万元。便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成立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在余述晏的努力下,张军勇的稻虾混养家庭农场扩展到200亩,并建成产业扶贫基地,吸纳21户贫困户就业,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截至2020年7月,双圩村稻虾混养面积达到3500余亩,村产业得到调整,改变了传统的种养殖模式,15户贫困家庭借助稻虾混养实现稳定脱贫。
带头参加双圩村人居环境整治
争取项目 改善基础设施
双圩村地处深圩区,由两个圩口组成,平时进出村都依靠一条圩埂上的水泥路,路面窄,弯道多,村民出行十分不便,通过余述晏的牵线搭桥,在帮扶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的关心下,建成了长3.1千米、宽4.5米的水泥路,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他还争取到资金30万元建设抗旱站一座,三年争取到项目资金建设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约20千米,解决自然村之间不通水泥路的历史问题。同时,积极协调芜湖市园林集团、城建集团,栽树200棵,种花5000余株,草皮绿化4000平方,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联系15家企业捐款1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28盏,建设群众体育娱乐广场,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善。
联系海螺股份有限公司赞助1000吨水泥,用于官圩中心道路建设
精神扶贫 重拾生活信心
总书记说过“扶贫必先扶志”,贫困户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他们的心理尤为脆弱,为此余述晏在落实各项脱贫政策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贫困户的精神扶贫。
16岁的倪小豹在陡沟中学读九年级,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无家可归长期住校,平日里全靠亲戚接济生活,一旦学校放假,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了陡沟中学的一位老师做“代理爸爸”,由老师照料其生活起居,给予学习上的辅导。如今的倪小豹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年级前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无为一中。
47岁贫困户肖成道,长期患有帕金森疾病,独居生活,在省立医院做开颅手术,靠吃一种特效药维持。由于本地很难买到此药,余述晏每逢回芜湖就在大药房帮助其购买。他还经常到肖成道家中鼓励其每天坚持步行,以帮助缓解病情。经多次思想工作,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肖成道在村道上走路的身影。三年来,他还争取到社会各界捐助资金15万元,解决贫困户各种实际困难。
余述晏上门走访贫困户肖成道
点点滴滴的行动,实实在在的帮扶,余述晏的工作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认可,村里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无论在疫情防控还是防汛抢险,他总是冲锋在前,并以“领头雁”的强烈责任感,带领全村人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