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纪委监委部署要求,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以查纠问题合同为切入点,督促主管部门采取超常规举措,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合同清理整治,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压紧压实责任。纪检监察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将省纪委监委关于农村集体“三资”合同清理整治方案精神向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专题汇报,同时转发给社会事业局和街道办事处,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好主体责任。召开专题调度会,督促社会事业局对街道加强业务指导,定期汇总工作进展,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督促街道纪工委把合同清理整治作为推深抓实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的重要切入点,协助街道党工委成立工作组,抓好专项整治,确保问题合同清理规范、整改到位。
全面清查起底,摸清资产“家底”。督促社会事业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牵头开展合同清理规范整治行动,指导社区合作社全面摸排现有合同,重点聚焦未及时收到价款合同、不规范合同、超长期合同等突出问题合同,实行“闭环+销号”管理,严防整治“走过场”。统筹考虑历史原因、问题成因和各方利益,综合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避免搞简单化、“一刀切”,杜绝负面舆情。目前,已摸排“三资”合同292份,初步发现疑似问题合同75份。
做好跟进监督,严格监督执纪。指导街道纪工委强化对合同清理整治行动的督导检查,督促责任单位按照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对职能部门和街道移送的问题线索,依规依纪深追细究,严查其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充分利用好纪检信访、12345热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等渠道,全面收集梳理“三资”相关问题线索,一并核查办理。
“下一步,经开区将按照省纪委监委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实施步骤,针对主体不合法、条款不完善等问题合同进行逐个审核,及时反馈社区合作社确保整改到位。适时开展‘回头看’,对不能按期整改到位的进行跟进监督,一体推动整改落实,确保形成常态长效监督机制。”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