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作为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立项、可研审批,电力供应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监督成效。
多管齐下,监督推动持续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可研审批流程。重建章立制。5次会议督导推动市发改委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可研容缺审批工作指引》。重督查调研,深入20家企业、32个科室调研,掌握服务企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发放工作提示要求市发改委坚决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线上办理”、坚持“限时办结”、坚持“容缺纠错”,持续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重实效反馈,通过电话走访,实地察访,开展满意度调查,检验工作成效,督促改进工作做法,为企业解决问题5个。
多措并举,监督推动优化电力为企服务改革“试水”。奔着问题去,多次赴部门、企业调研、精准查找“用电审批部门多、审批时限长、审批流程繁、用电成本高现状”等4个问题。带着问题干,细化问题、制定清单、闭环推动芜湖市发改委会同市供电公司联合发布《芜湖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白皮书》,在全省率先推动实现电压等级、全供电区域电力接入红线外“零投资”,2022年全年累计为350余家企业节约外线投资近3亿元。盯着问题改,紧盯调研发现的4个问题,压力层层传导催化电力系统加快“放管服”改革,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动水电气业务“一窗办理”,2022年全年为150家用户提供“一窗通办”服务,实现水电气联合报装市县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两网”互联互通(政务服务网和供电营销系统网),电力接入时长同比压减13.6%。在省内率先开展港口岸电运营,累计为各类船舶减少油料消耗约63.45吨,减少港口码头碳排放53.5吨。
齐头并进,监督推动提升信用体系服务水平。与市发改委专题会商,提出创新信用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赋能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打造“一清单、两平台”建设。用好激励措施。目前,发改委职能部门已制定“信用+应用”清单,已将个人信用分嵌入旅游、餐饮、住宿等13个领域88个服务事项中,累计激励14万余人次;企业在办理法院执行、发展改革等40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证明中使用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已创建“信用+融资”平台,平台注册企业达27.3万家,入驻金融机构41家,发布线上金融产品219项,累计放款781.51亿元。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力赋能企业发展。已融通“信用+监管”平台,着力推进信用体系双平台建设,在市政府一站通平台、市惠企平台、市招投标系统等平台的6108个办事项中开展信用核查157.6万次,有效拦截2.6万次;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累计完成修复信息4396条,助推企业重新驶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