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

时间:2022-08-16 10:21    来源:芜湖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在单位要勤快点,多做点事不累人,难道比我在家种田还累吗?”

“做事要本着一颗公心,别为难人家,别有私心,要将心比心。”

每次回家,父亲总会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话语,教育我们姐弟俩如何为人处事。

父亲曾经是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一名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于1978年退伍回乡,回乡后曾在公社组织过一段时间的民兵训练,由于为人过于耿直,对很多事情看不惯,就主动找到公社领导提出要回家务农,后期公社领导还找他谈过,想让父亲到村里工作,但他还是拒绝了。后来,当我们姐弟先后走上工作岗位时,和父亲探讨过这个问题,但父亲说:“我就是看不惯一些人占着公家的位子,却谋取自己的利益。我不能左右人家的事,但我至少可以保持自己的本色。”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岿然不动,父亲的人生哲学应该是对的,与其掺杂于纷扰的人际交往中,不如本本分分地种好田,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别人的尊重与尊敬。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的故事犹在耳边。记忆中,父亲和母亲从未与邻里发生过口角。有一次,一位与我们家田块相邻的邻居,在做田埂时故意多铲一锹,这样一来他们家的田块面积就变大了,但田埂就变窄了,平时走起来就显得很不方便,特别是对日常施肥、打药等农田作业很有影响。但父亲没有任何的说道,更没有与那位邻居理论,而是默默地从自家田块一侧挖土将田埂加宽了,尽管我家的田块面积实际上变小了,但父亲却说,他的心里变宽了。

在父亲的影响下,那位邻居此后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而是主动地从他家田地一侧加宽了田埂,田埂由此变得更加好走了,方便了日常的农活,就连做农活的心情也更加好了。父亲说,农村里就是这些琐碎的小事,但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大事,只有邻里和睦了,大家的生活才会幸福。

小时候,都是四五家合伙放养一头耕牛,每家轮换着放养,一般每3-5天轮换一次。既然是“合伙”,为避免彼此之间的矛盾,一般几家户主都会口头作一个约定,如牛到了谁家,谁家就负责日常的草料、饮水及牛舍的清理,冬季时还要将牛牵到背风的太阳底下,晒晒太阳,相当于一种契约。到了“双抢”时节,其时,牛如果在哪家放养,哪家就有优先使用权。但就在这样的“小事”中,也常常起些“纠纷”,由于“双抢”时节不等人,每家都想先把自己家的地先耕了,好把双晚早些插下去。有时明明到了我家放养的时间,有人还故意拖延着,说他们家放养的时间还没有到。这时,父亲总会说人家的田地多,就让他们先使用吧。尽管是人家使用,但父亲还是会去割青草(属于精料)喂牛,他常常说:牛只有一条,农忙时节应该让它吃些好的,别把它累着了。

对于这些“吃亏”的事,父亲总是不放在心上。村里面集体抽水灌溉时,父亲主动承担夜里巡坝的任务,他说年轻人瞌睡多,自己年龄大瞌睡少,哪里有个漏洞什么的,还可以及时发现。村里修路时,父亲又会带头组织,遇到矛盾纠纷时,就会主动上门进行调解。正因为经常“吃亏”,父亲在村里面的威望很高,很多邻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总会找到父亲来评理,而父亲通过他们的只言片语,又会找到恰当的解决方式。

哈哈,父亲现在还担任了村上一个“重要职务”——村民小组长。父亲笑着说,临老临老,还当“官”了。但我可以看出,父亲还是乐意的,至少他又有了一次为乡亲们服务的机会。对于村里安排的各项任务,父亲总会第一时间去完成。有几次回家,父亲让我们先吃饭,他要利用晚饭时间,到几户邻居家里去核实情况,因为白天他们都要到地里做农活,只有晚上才有工夫。这些年来,父亲总是想着乡亲们的多,总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多帮他们做些事。也许父亲想是老有所为吧,我想,这正是父亲内心所追求的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

大道之行在于简。父亲没有古板的说教,也没有刻意的长篇大论,有的只是简单的言语,以及实实在在的做事风格。父亲平常的一言一行,以及对我们姐弟俩从小以来的严格要求,对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始终能够做到精业勤业敬业,尽管码字的工作枯燥无味,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偶尔也还闪过一个念头,换个工作,换种生活方式,但当想起父亲“你比我种田还累吗?”的话语时,唤起的不仅仅是工作激情,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正因有了父亲的言传身教,无论是在求学求知的学习路上,还是在为民服务的工作路上,我们都做到无私、无悔、无愧。也许我家的“家风”无法与“朱子家训”等治家方略相比,但对于我们来说,一生受用。至少,我们能够坦荡做人、直率做事。(程勇 无为市中医医院)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