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张惠及14亿人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而要把蓝图变成现实,绝非一帆风顺的坦途。当前形式主义就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蓝图的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最后只能是镜花水月。当前少数地方的形式主义歪风业已成为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的最大“绊脚石”。集中表现在:少数地方领导干部存在惯性思维,热衷于上马一些所谓“高大上”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些大项目不仅掏空了当地原本就寅支卯粮的财政资金,还可能陷入巨大债务泥潭,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十四五布局当中许多用于支持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如乡村振兴计划、民生工程项目等专项财政资金被挤占、甚至被挪用,让十四五规划一些项目大打折扣甚至落空。
众所周知,基层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公里。而近年来基层负担问题已日益凸显。如果把十四五规划当作一个待施工的大厦的话,基层就是一块块砖头、一根根水泥柱子。这些工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而少数地方的各类达标升级检查,工作督查越来越密集,基层经常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要么在准备检查材料、要么在开会部署迎检、要么在对照检查问题整改,或者在准备“回头看”的路上。我们不是反对必要的检查,而是反对过多过滥的重复检查和整改。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为形式主义推波助澜,不仅无助于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因为这些大量需要基层抓落实的工作,如果没有充足地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会直接导致一些计划落实不到位,即使落实下来了也因为时间很仓促,质量上留下许多瑕疵,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由此可见,十四五规划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形式主义的效果好不好。治理形式主义顽疾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上到下共同发力、形成合力,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需要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恒心,唯如此才能将形式主义的危害降到最低,进而树立起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时不我待的干事创业新风尚,凝聚起共铸中华伟业的磅礴力量。(车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