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廉笔记】第三十五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青廉先锋队队员谈①】
乡下扎根,向上生长,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时间:2024-11-27 09:07    来源:芜湖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党风政风监督室 梁曼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桐城市六尺巷和合肥市滨湖科学城,对全省工作把脉定向、精准指导,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同时也是一名服务基层的选调生,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后,我备受鼓舞、饱受教诲,对自身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在基层工作中,要多学勤思、勇作善成,注重发扬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进一步筑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同时注重引入新兴科技手段、创新运用现代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努力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贡献青春力量。

一是矢志不渝,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信念融入基层。农村的工作对我来说无疑是陌生的,但这里领导关怀、同事照顾、群众热情,逐渐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归属感。在基层,其实大家不太了解什么是选调生,也没有那么在意选调生的身份,对群众来说,他们需要我是在困难时可以求助的靠谱干部,无论是社保医保、环境改造、邻里矛盾或是调换现金这样的“私事”,都可以找我帮忙,是能说得上心里话的“自己人”;对同事来说,需要我是可以分担工作的可靠队友,一起入过农户、值过晚班、办过活动,是亲密无间的好“战友”;对上级来说,需要我是学得懂政策、干得了实事、顾得了大局的踏实干部,是有困惑先学习、有抱怨多担当、不惹事能成事的正派人。驻村以来,我努力成为这样的干部,主动褪去所谓的选调生光环,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基层。

二是脚踏实地,以“不负韶华行且知”的志向扎根基层。农村的广阔天地不仅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更是成长的“练兵场”。 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上传下达到直面群众、直击一线、直接发现并解决问题,我深感本领恐慌。驻村以来,我认真参与培训学习、走访调研、入户摸排、政策宣传等工作,力求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有了第一次探访监测户、第一次公开讲党课、第一次参与项目验收等等。也正是这些经历,使我懂得了基层工作是琐碎的,但却不是简单的,不仅需要踏实肯干的精神,更需要协调管理的智慧。邻里之间家长里短的矛盾虽然不大,但是群众很在意,有时也比较棘手,存在两难的情况,如果化解不当,不仅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更会影响全村乃至全镇的发展。为此,村干部们经常带着我走村串户,到群众家里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将问题当面澄清、就地化解。就在去年,两户人家经过村里的协调后,在修建围墙时都愿意彼此谦让,留出了修路的空间,于是村里便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六尺巷”。

三是克己奉公,以“振衣濯足展襟怀”的使命服务基层。村居,作为基层的最末端,也是与人民群众联系得最多、最紧密的地方。通过国情调研、村情专题调研等机会,结合日常节日慰问、防返贫入户排查、二轮土地延包等工作,我走遍了原柏树村的15个村民组,进一步探索乡村治理中的痛点难点,找群众拉家常,和干部心换心,去群众多的地方“凑热闹”,把群众的“悄悄话、唠叨话”放在心上,仔细记录、及时反馈、主动探索、用心琢磨提出具体对策,努力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我也积极协调对接市级有关单位,结合村两委会的意见建议,为村里党建信用超市、省级中心村的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和美乡村旧貌换新颜,周末及节假日里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打卡游玩的人群,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也逐渐明白了,在基层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便是办好了利国利民的大事。这种从服务群众中收获的肯定,将成为我今后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两年的选调时光即将结束。下一阶段的工作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必须从这段向下扎根的宝贵时光中汲取向上生长的养分。近期,吴祚麓书记在芜湖纪检监察学院首届新生首课上也对年轻纪检监察干部提出明确期待,要做信念过硬的追梦人、做政治过硬的明白人、做意志过硬的铁面人、做道德过硬的正派人。以此为鉴,接下来,即将回到机关工作的我,要坚定信念、整装前行,努力成为“心中有民、脑中有弦、眼中有活、手中有招”的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