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好学力行,努力塑造新时代的良医

时间:2023-06-25 17:04    来源:芜湖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将“医”与“相”相提并论,可见千百年来,医师这个职业一直被大众广泛认可。所谓医者,就是凭借毕生所学,上可以救治天下苍生,中可以解除疾苦病痛,下可以教人保健养生,延年益寿。而在新时代下,对医者的定义又有了新的诠释。“努力做一名技术精湛、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好医生。”我把这句话放在心底,记在脑中,并作为毕生追求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记得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前夕,班主任在最后一次班会上重提了校训“好学力行,造就良医”,他问我们:“百年校训,大家是否真的懂了?”。那时的我自认对此已了然于胸,便率先发言道:所谓“好学”,即勤奋学习,所谓“力行”,即努力实践,所以只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寥寥数语,自认为回答圆满。正得意时,老师却仅回以礼节性的微笑,未加以肯定,也未急予以纠正,只是告诫我,需要在未来的行医之路上继续探索和领悟。而工作多年后,我才发现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学习的又何止理论知识,践行和坚持的又哪里单单是专业上的技能操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勇气和胆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腐败斗争的高潮。而在这一系列反复倡廉的行动中,卫健系统暴露出一件又一件医疗腐败案件,大都涉及医务人员收受红包、收受回扣、侵吞国家财产、私设“小金库等等问题,涉案人员中不乏有在相关医疗领域中的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权威等。他们拥有着卓越的医疗技术,但却并未全心全意造福于病人;他们拥有着不凡的政治权力,但却仅仅为自己谋福利。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医疗人员的形象,辜负了病人的信任,试问这种医疗技术上的佼佼者,又何以称得上良医。古语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故”。故“好学”的不仅仅是医疗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习“医心”“医德”。而“力行”不仅仅是医疗技能的简单实践。更是能持续抵挡利益诱惑,严格恪守道德底线,全力践行救死扶伤的行为准则。

近年来,除了恶性肿瘤以外,神经精神类疾病正在威胁全人类的健康,截止到2022年,全球精神疾病(覆盖面)已经超过10亿人。一方面,由于精神疾病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大,治疗费用较高,目前有超过半数的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疾病使患者病耻感明显,社会对其存在一定的歧视和误解,从而导致患者劳动能力的进一步受损,最终让精神病患者逐渐趋于积贫、积弱的群体。在面对这些“特殊”患者时,更应坚持职业操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记得2015年临近春节,那时我刚单独值班不久,床位上有一位患者治疗疗效始终不佳,期间其母亲前来医院探视,误认为自己没有向医生“送礼”,担心医生不够重视,便返回家中取回两只老母鸡及鸡蛋要分别赠予我和程万良主任。当时由于手头工作繁忙,我坚决拒绝后便未予以理睬,家属却误以为是自己赠送的礼品太差,连连向我赔礼道歉。此事很快被程万良主任知晓,他便随即将患者请进办公室,耐心告知了其子的治疗情况,确保将会尽全力为其子治疗,并解说了医院的相关廉政规定,最后将礼品如数退还。患者母亲在与主任交流中渐显坦然,事后对我们表示出格外的理解和信任。主任告诫我,该患者系单亲家庭,父亲早亡,母亲为养育患者,每日从事多份工作,甚是辛苦,家庭条件不好。作为医生,如果不加以沟通,只是冷冰冰的拒绝,表面上看维护了自己的廉结行医的美好形象,实际上却是降低了彼此的信任,疏远了彼此的关系,加深了彼此的误会。作为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除了治病,还需医心,除了救死,还需扶弱。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

好学力行,是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个“有真本领”的良医;是要学会修炼医德,抵挡利益诱惑,做一个“恪守原则”的良医,是要学会及时与患者交心,拉近彼此的距离,做一个“怀揣爱心”的良医。古语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让我们坚持信仰,秉承行医之道,拼搏奋进,努力塑造新时代良医。

打印文章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